当前位置: 首页 > 足球 > 中超

中国搞体育,要像京沪大战这样搞

2025-07-20 21:48:05

凤凰网体育出品

作者 | 丰臻

这几张图可能需要10万字的图说。昨晚工人体育场,京沪大战,八臂哪吒、德胜门、北京城的看台拼图很震撼。

这种场面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固然行政力量想组织就一定可以组织起来,但它不是。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文化活动,且争取到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表现出来的就是情真意切、壮观、震撼、市民化、现代化、国际化。

这是中国体育历史上很特殊的一场比赛。

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两支国内最具文化底蕴的球队,历史上各自都只拿到过可怜的1次联赛冠军,其成绩与两座城市在国内的地位严重不匹配,各自球迷对其有很高期望。恰恰本赛季,双方一同排在榜首,都看到了时隔多年再拿冠军的绝好机会。这是30年来京沪之间唯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争冠天王山之战。这种历史背景和舆论关注度下,如何“组织好”这场比赛,成了一个必须要面对但也并不会那么好解决的问题。

当然它也不只是国安、申花两家俱乐部的事,它是整个中超联赛、中国职业体育的故事。正如北京、上海从来都不只属于他们自己。

所幸创造了几个很重要的纪录,担得起中国足球门面:

1.62291名观众入场,创造了北京职业足球历史上的最高上座纪录。

2.客队球迷区超过3000名申花球迷,工体历史上客队球迷聚集区人数最多的一次。

3.全场一圈的tifo是中国职业体育历史上看台视觉最震撼的一次。

4.自2009年之后,上海申花第一次在工体赢球,在工体连续15个赛季不胜的尴尬记录作古。

工人体育场历史首次开放全部客队区看台

第4点固然让国安失望,但前几项成就其实更难(这成就也跟申花有关,换一个对手,工体应该不会是这个模样)。比起在主场赢下申花或者进一步拿到联赛冠军,前三项理应更让国安有成就感,它需要很强的城市群众基础,需要由下而上展现的文化能量,以及有关单位的批准——最后这一点没想象中容易。

过往工体每场比赛允许开放的座位在80%以内,这是有关体育赛事全国性安保政策的硬性要求,首都在执行层面又比其它地方更严厉。工体总容量68000,80%的上座率限制意味着最高人数只能不到55000。

但这一次情况终于改变。

62291,意味着这晚工体的上座率高达91.6%。只有客队球迷和主队球迷之间的区域基于安全需求的隔离带空了一部分座位,其它座位全开放。这说明80%不是铁板一块,国安主场的突破具有示范意义。

国安给客队球迷开了3000个座位供申花球迷直接购买,这也是第一次,这是个聪明的方案——与其让申花球迷买票穿插在主队球迷中间,不如让他们集中在一起,更安全。国安球迷在看台上有一个持续了多年的习惯,他们会在看台上齐声高喊“这是哪儿?北京!”这大度的3000个客队座位,让这话更有底气。

国安球迷助威声响彻工体

一切都建立在相关部门的批准上。足球场是日常状态下群情最汹涌的地方,是个体表达最自由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情绪失控的地方,安保的顾虑可以理解。国情如此,理性看待,巧妙应对,是中国职业体育唯一的办法。 

据《凰家看台》了解,这次京沪大战的关注度高于以往,且体育经济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有村超、苏超的正向价值),中央近期有文件呼吁促进体育消费,几重背景下,北京市安保相关主管部门跟国安俱乐部、北京市体育局商量过后,做出了“开放更多座位”的决定。事实证明,这一呼应群众需求的决策完全正确。

正兴起的苏超强调体育文旅经济,强调足球带动经济消费。经济层面,中超跟苏超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职业体育偏重竞技话题,它带动的消费刺激往往被忽略。可是超过6万人聚集在工体、三里屯这样的核心城区,对周边消费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国安每年有超过15个主场比赛,中超全年有240场比赛,球迷在城市之间流动、聚集、消费,中超有固定的、长期的、粘度很高的人流经济。 

顺口说一句,一位申花球迷或国安球迷,一年仅仅花球票、球队周边产品上的钱,往往有大几千,这还不算他们为看球去喝酒、聚餐、远征的费用。

京沪大战

安全层面,看台上的tifo表达自然彰显城市文化自信,共创纪录的主客队球迷把“互呛”“对骂”控制在相对文明的范围内没有越界,赛前凝聚起来汹涌而至,赛后得意或失意各自散场(小规模的口舌之争和冲突不必被刻意渲染、放大),两方共同造就了对抗情绪张力拉满又惺惺相惜的典范场景。所以,安保层面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其实中超还有一些城市主场,过往也早有突破80%的场景。曾经的江苏奥体,现在的大连梭鱼湾、成都凤凰山都是如此。只是工人体育场一场剑拔弩张的京沪大战允许上座率超出80%更有象征意味和引领意义。京沪大战证明:只要做好监管和引导,而不是限制,职业足球给社会带来的正向价值会超过我们的感知。

建议中国足协、中足联把京沪大战的前前后后做成案例,上至高层领导,下至各地方机构,让更多决策者知道职业体育里的文化和经济可以有多美妙。